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板块 >> 学院新闻
2025年“党旗领航 赋能强基”基层党支部特色主题党日巡展⑮
(一)活动主题
(通讯员 宋彦朋)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之际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对学校发展成就表示祝贺,并对新时代高校提出殷切期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加强基础研究与科技攻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第二、四党支部师生党员代表赴武汉中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特色主题党日活动。
(二)参与人员
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第二、四党支部党员师生代表
(三)活动纪实
1. 集中学习:党总支书记梅小辉领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重点解读“新时代高校使命”“深化教学科研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要点。

2. 现场参观走访:师生党员参观了中岩科技展厅与实验/研发场地,了解公司在地质工程、科技攻关、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实践和成果。企业现场展示了检测机器人的工作过程,实时展现了现有南宁隧道项目的健康检测过程。


3. 交流座谈:公司负责人及技术骨干介绍了企业科技攻关项目、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与师生党员就“高校如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加强基础研究与科技攻关”“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创新”等开展座谈交流。

4. 党员分享与讨论:
第二党支部书记宋彦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为高校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基层党组织,要把党的创新理论贯穿教学与科研全过程,努力把学院打造成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力量。希望中岩科技继续发挥技术与资源优势,深化与建筑工程学院在土木工程(建筑机器人方向)与智能建造等专业的深度合作,积极参与专业建设、联合攻关与人才培养,为学院学科提升和重大项目实施提供长期支持与战略性指导,共同推动产学研融合迈上新台阶。
学生党员代表刘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振奋人心、鞭策奋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要把专业学习与国家重大需求紧密对接,把个人成长融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一是主动参与导师和企业的科研项目,深化课题攻关并争取发表高水平成果;二是加入与建筑机器人、智能建造相关的校内外联合实验与实训基地,积累工程实践能力;三是组织并参与学术与技术沙龙,推动同学间协作创新与能力互助;四是把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作为常态化锻炼渠道,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企业代表高远:高校与企业应当深化协同创新,构建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中岩科技愿与建筑工程学院携手共建实训基地和联合研究平台,参与课程与实践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多科研训练、实习实训和就业创业岗位;同时积极参与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支持毕业生就业指导与创业孵化,定向输送实践导师和技术岗位,形成产教融合、互利共赢的长效合作,为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和工程项目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四)活动成效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既深化了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的理解,明确了高校在新时代的使命与责任,又通过实地走访中岩科技,全面了解了企业发展状况、技术路线与行业前沿动态,掌握了建筑机器人与智能建造等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应用,为学院后续专业定位、课程设置、科研方向调整及实践教学提供了第一手依据;活动展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可复制路径,为共建实训基地、联合研究平台和建立长期校企合作机制奠定了基础,师生党员表示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具体行动,围绕基础研究与前沿攻关推进课题申报与课程改革,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创业支持持续提升。
(五)支部简介
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第二党支部共有9名师生党员,2022年获评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部分优秀党员代表介绍如下:
宋彦朋:党支部书记,教授,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的负责人,先后以第一作者发表SCI等论文数十篇,主持完成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主持获批湖北高校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工程项目管理沙盘虚拟仿真实验》,主持省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多项省级、院级科研项目,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20余项。
程刚: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2篇,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参与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项,参与省交通运输厅科研项目1项,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2项,兼任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技术评审中心评审员。
胡新贺:“双师型”教师,主持2项院级教研项目,参与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发表学术论文数篇,指导学生完成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多项。
丁梦薇: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2篇,学报论文3篇,参与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主持或参与院级教科研项目4项,获评学院“招生先进个人”“就业先进个人”,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荣获全国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指导优秀毕业论文4篇。
余红玲:“双师型”教师,主持1项院级教研项目,参与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发表学术论文数篇,指导优秀毕业论文1篇。
陈娟娟:讲师,主持1项宜昌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和1项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开放/创新基金项目,参与省一流课程建设,发表学术论文数篇,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若干,指导优秀毕业论文数篇。
朱家昆:先后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其中中科院一区TOP论文2篇,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获评学院“招生先进个人”,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三等奖,2023年度师德师风考核优秀。
许彩云:工程师,近年来在《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山西建筑》《科学技术与工程》《现代隧道技术》等期刊发表多篇相关论文。
审稿 梅小辉




